新生儿刚出生几天,皮肤会出现红疹,或是鼻子上有小白点,此为正常现象,会自然消退。
2、新生儿黄疸
正常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在小宝宝出生2~3天后开始出现,皮肤有发黄的现象,一般4~5天皮肤变得最黄,约7~10天之后会自然消退;若黄疸现象持续14天仍未消退,最好进行抽血检查,注意是否是直接的胆红素过高,因有可能是肝胆性的疾病,如"病理性黄疸"。
喝母乳的宝宝有时会出现"母乳性黄疸",黄疸会消退得比较慢,约两三个月后才消退,并无大碍,除非胆红指数15~17毫克/毫升,须换血时,才停喂母乳。陈志成医师表示,宝宝有"母乳性黄疸",不会造成核黄疸,暂停母乳2天,可使黄疸快速下降,不要因此中断停喂母乳或尽早恢复以免造成宝宝奶头混淆,降低喝母乳的意愿。
3、汗疹
出生后1~2星期小宝宝最容易发出汗疹,也称"粟粒疹",好发部位在两颊、额头、腋下、颈部、胸前或皮肤皱褶处等,原因是宝宝的汗腺不发达,衣服又包得密不通风,导致出现红色突出小疹。
汗疹有时会有消退后又出现的情形,家长不用担心,只要注意清洁,维持通风,不要帮小宝宝穿太多的衣服;若小宝宝的身体常常流汗潮湿,可多洗一次澡。
4、脂溢性皮肤炎
脂溢性皮肤炎是新生儿的正常现象,新生儿出生1~4个月后会在两颊、头皮、耳朵后侧、眉毛出现黄色油性的结痂——称为“奶垢”或“油垢”,严重时,**干湿、身体也会有结痂。
若头皮有“奶垢”,母亲帮宝宝洗澡前先用清水沾湿洗净(不要使用肥皂),或用婴儿油涂抹在“奶垢”处,轻轻剥落即可,此时头发通常会跟着脱落;约出生4~5个月前会完全脱落。耳后也会有“油垢”,剥落后底部通常会湿湿的,而且会再结痂,约出生后8个月会消退。
若皮肤红肿、结痂情形严重、两颊干湿,可到小儿科门诊,请医师开列处方,通常是类固醇药膏。脂漏性皮肤炎有可能是异位性皮肤炎的前兆,要特别注意。
5、玫瑰疹、麻疹、德国麻疹
玫瑰疹常见于宝宝出生后3~6个月,症状是最初几天会发烧、出疹子,虽然发烧但是活动力仍然旺盛,等到烧退了,疹子就出来了,一两天后疹子就消退了。至于麻疹或是德国麻疹,因为现在已经全面接种疫苗,所以已经较少发生。
6、尿布疹
宝宝有尿布疹的情形,通常是接触潮湿尿布太久或是排泄物中的有毒物质,如阿莫尼亚刺激宝宝的屁股而引起。陈志成医师建议,宝宝排便后最好用清水清洗干净,不要只用湿纸巾擦拭,因为刺激物质仍留在皮肤上。万一发现尿布疹,可以使用医师开的药或是准备氧化锌软膏在洗完小屁股之后涂擦。若考量尿布的成本,可选择两种尿布,在宝宝发生尿布疹时用较好的尿布,平时则用一般的尿布。陈昭惠医师则表示尿布的差异性不大,最好的方法是勤换尿布。
成长篇
1、宝宝长得比别人慢
宝宝刚出生一星期会出现“生理性掉磅”,体重不增反减,若测量小宝宝的体重,出生第二星期尚未恢复到刚出生的体重,就要注意是否有异常;一般而言,小宝宝出生后第二星期,体重每星期约增加150克。之后,便可对照生长曲线图,了解小宝宝的生长情形。
生长曲线图的横线是婴儿的成长年龄,纵线是身高、体重、头围。每次测量宝宝的身高、体重、头围后,对照年龄列,按照数字画上一点;连续测量几次后,将这些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就是生长曲线图。健儿手册上的参考曲线,是测量许多宝宝的生长情形所画出的生长曲线,宝宝若在100位同年龄的宝宝中,倒数第三个,就是3百分位。但是,所测量的小宝宝多半喝配方奶,若完全喝母乳的小宝宝,前3~4个月的体重会比参考曲线所示快,但是后4~6个月后体重会增加慢,甚至生长曲线往下降,但仍是健康的。
小宝宝的成长速度不要跟别人比,并不是生长曲线97百分位就比3百分位长得好,有的宝宝出生就较瘦小,若生长曲线是在3百分位,但是按照生长曲线速度不断成长,就是正常。而且每次测量,上下一条线的差异是可以接受的。陈志成医师表示,若宝宝的生长曲线下降两条线就要注意(如:从75百分位→50百分位→25百分位)。医学上定义体重小于3百分位为生长迟缓,须找医师评估,通常先会诊肠胃科,确定营养摄取没有问题,再找内分泌科医师检查。
2、宝宝发烧
宝宝发烧只是一个指标,有的宝宝病得很严重但未必会发烧,吕适存医师表示,判断小宝宝有没有生病,可以从活动力、黄疸、溢奶、生长情形等方面观察,但是若小宝宝发烧要特别注意,有可能是中耳炎、泌尿道感染等征兆,须就医。
3、半夜哭闹不安
宝宝半夜哭闹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 习惯性
常见于保母带孩子白天让宝宝睡得多,造成晚上不肯睡。建议最好调整生理时钟延迟睡觉的时间,尽量让宝宝白天少睡,晚上等到困的时候再睡。
(2)生理性
如尿布湿、肚子饿、肚子胀气、肠绞痛、肠套叠等。李昭晖护理长表示,宝宝哭闹的时候,先检查宝宝是否肚子饿、尿布湿或是撒娇;若非以上原因,可抱抱孩子或用安抚奶嘴。因为宝宝口欲期若没有被满足,可能对人产生不信任感。但是使用安抚奶嘴,可能会有牙齿变形或嘴巴翘翘的情形。
至于喝母乳的孩子哭闹时,不建议使用安抚奶嘴,以免造成奶嘴混淆,只要让宝宝吸吮母亲的乳头即可。
(3) 肚子腹胀
若宝宝的肚子鼓鼓的,拍的时候有“砰砰”的声音,可能是胀气,医师建议,可以抱着孩子走一走,或将宝宝放在婴儿椅上,开车兜风几圈;如此一来也可以消除胀气。或在宝宝的肚子上涂抹万金油按摩肚子,不过主要是借着按摩宝宝的肚子以消除胀气。陈志成医师建议,可在肛温表上涂抹肥皂水或润滑剂,插入小宝宝的肛门刺激排气,不过最好不要常用。
若宝宝一阵一阵地出现哭闹而且次数不断的增加,甚至出现解血便的情形,有可能是罹患肠套叠,必须尽快送医进行超声波或拍X线片检查,否则有肠子破裂的危险。
4、新生儿排便——腹泻或便秘
宝宝的排便是否正常,要以排便的次数及形状来判断;通常喝母乳的宝宝,一喝就解便,排便次数较多,粪便呈稀稀水水状,但也有可能因为消化完全肠胃道没有残渣,所以多天不排便,医学上统计有20天不排便的记录。至于喝牛奶的宝宝,一天约排便1~2次,粪便较硬。宝宝的排便情形因人而异,只要宝宝的体重正常增加,即是正常状况。
刚出生1~2个月的新生儿,会呈现“新生儿肠胃反应”,喝奶后就放屁排便,所以排便的次数较多,医师提醒,若是1~2个月的新生儿一天排便超过6次就要注意。若是喝母乳的宝宝,此为正常现象。
小宝宝排便含水量过高,称为腹泻,原因可能是轻微肠炎、牛奶过敏、副食品添加不当或是病毒感染,奶瓶、奶嘴消毒不干净也会引起。解决方法是注意卫生,例如使用安抚奶嘴时,不要随手放置,奶瓶、奶嘴消毒干净,补充营养及水分。若哺喂母乳可继续哺喂(恢复较快),若是喝配方奶可以换不含乳糖的配方奶,或是奶粉少加一点(不超过3~4天)。
小宝宝便秘的原因,常见于吃配方奶或是巨结肠症所引起的(即是大肠神经受损或发育异常导致排便不易)。建议若是吃配方奶所引起的可以改喝母奶或是换其他厂牌的婴儿奶粉, 陈志成医师表示,也可改变饮食习惯添加葡萄糖水,促进肠胃蠕动使排便顺
畅。若是巨肠结症所引起的便秘,宜请医师诊治,必要时进行开刀。
预防新生儿出现的腹泻或便秘可以在饮食上注意卫生,合理喂养,少吃
富有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补充维生素B,改善胃肠功能之外还可以搭
配腹泻(便秘)全营养素奶粉。
5、眼屎多、眼泪汪汪
自然产的宝宝,在黑眼珠旁边会有弧行条状出血,此种情形是因生产时经过产道受到挤压,是正常现象,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退。
另一种小宝宝常见的情形是眼屎多或泪水多,甚至有时眼屎会多到眼睛睁不开,陈昭惠表示,小宝宝眼屎多、眼泪汪汪是因为鼻泪管阻塞;解决的方法是从眼睛内眦(即眼睛内侧)往鼻梁内侧按摩,或是从鼻中隔施力往下压即可改善,约宝宝出生8~9个月会痊愈。若有眼睛发炎、眼皮红肿的情形就要就医诊治。
另一种常见的情形是小宝宝鼻泪管囊肿,症状是眼角内侧鼓起,呈青紫色,8~9个月复原,否则就必须请眼科医师诊治。有时宝宝的眼皮上会有红肿一片的情形,天热的时候会比较严重,此为微血管性血管瘤。
6、呼吸声很大''喉咙好像有痰
宝宝出生6个月因为体内仍有母亲的抗体,所以不易感冒;但6个月后抵抗力就减弱;虽然初生宝宝较不易生病,但是新生儿常见的状况就是呼吸声很大,喉咙好像有痰,伴随呼吸震动有“咻咻”的声音。陈志成医师表示,因为新生儿的口鼻腔狭窄,再加上分泌鼻黏液,导致呼吸道容易阻塞,使得呼吸声变大,甚至出现喉咙有痰的情形。
另一种情形是小宝宝的吞咽功能不佳,成人会自然将口水咽下,保持咽喉干爽;但是小宝宝还不会控制,所以会造成口水外流或是滞留在咽喉处,导致呼吸气流通过不顺畅也会使呼吸声变大。但这都为正常的现象,约出生4~5个月后即可改善。
医师建议,以棉花棒蘸一点水放入宝宝的鼻腔或使用吸鼻器处理干净。若是发现宝宝的鼻中有鼻屎、分泌物,可用手电筒先照射,再以棉花棒蘸水黏出来。